1月13日-14日,第十届西姆论坛在北京中油宾馆(海淀分部)成功召开。清华大学国家CIMS培训中心主任赵骥博士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
本次论坛由国家CIMS中心主办,以”人工智能与企业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吴澄院士,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 研究所所长王喜文博士,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金占明教授等专家学者。
各位嘉宾就相关议题为现场朋友们进行了思维分享和政策解读,以期为新时代大环境下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背景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初步的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致力于助推企业创新发展迈向新征程。
下面,就同小编一起回顾下各位嘉宾的精彩观点!
1月13日上午,金占明教授分享的是《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战略定位
金教授主要讲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资本投资方向的转移等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变革与升级,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信息交流过程发生根本性变革,在这种超竞争环境下,企业该如何进行战略分析、选择和实施。
整场分享声情并茂,赢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金教授博学又不失幽默地诠释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和核心要素。
他重点从观念(向上看)、计划(向前看)、计策(向近处看)、定位(向下看)、模式(向后看)和未来(向远处看)等6个理论方面来强调战略的核心意义,认为产业要升级,战略需领先。
随后,金教授又以汽车、化妆品、互联网等几大行业为例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战略应用的重要性。在感性消费时代,如何从产品经营过渡到理念的升华,即建立起品牌精神,是值得广大企业家思考的问题。虽然外面是数九寒冬,但会场内热情如火。现场听众,时而屏息聆听,时而锁眉凝思,时而奋笔疾书。
下午半场,是由中国工程院吴澄院士带来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主题分享。
关键词:颠覆性新技术、智能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
在吴院士看来,云架构、移动技术、廉价的数字存储技术、智慧软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变了民众和国家的处事规则,使得技术中心持续从西方向东方、南方转移。
吴院士以新一代中国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为引,结合未来15-20年全球经济、科技的发展趋势,从“新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 、“知识性工作自动化”等角度,紧密结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探索实践,以独到的视角、深度的见解,阐述了颠覆性新技术影响产业格局和引领市场的变革。
接着,吴院士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过去的三次低谷、现在新高潮的背景和未来的创新应用一一举例展开。吴院士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内涵包括了信息新环境、可望升级的新目标、智能新形态和创新应用等四大创新点。
最后,吴院士指出,智能制造是智能和制造的交集和融合,是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新一代智能技术)在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可以说智能制造既可“顶天”,也可“立地”。它不只是“高、大、上”的前沿科技,它也在制造业及其它行业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作为,这便是“立地”。
与此同时,吴院士也强调知识性工作自动化是智能制造/服务的重要方向,是对社会发展有全局影响的。随后,他以麦肯锡研究院提出的12项颠覆性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例,让大家在数字层面上对知识性工作自动化效应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该场分享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对与会听众学习、工作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1月14日上午,是由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先生带来《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19大政策深度解读》的主题演讲。
关键词:美好生活
他表示,新时代下,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谁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出主要矛盾并把握住主要矛盾,从事譬如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谁就能抓住时代的机遇。
十九大明确指出,我们的主要矛盾已不是30多年前提出的我们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更不是满足大家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显然,美好生活应当不单单是保持物质上的健康需要,同时也包括精神文化的需要,不仅包括经济层面,也包括政治、社会和其他层面。他觉得最重要的一条,一定要科学、准确的判断,牢牢的抓住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这个主要矛盾从事经济活动,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所收益。
随后,他以农业做例子,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相比国外农业而言就很突出,尤其是农业机械化落后。未来,专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领域,将大有作为。
其次说到我们的工业,虽然并不是落后生产力,可以说诸多领域是世界第一。但是工业发展也是不平衡不充分,说到底就是四个字:大而不强。我们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数量上,集中在速度上,总的来说缺少核心技术,基本上是处在中低端,比如汽车,现在世界上每三辆汽车有一辆在中国生产,但汽车主体还是合资品牌。
再次说到第三产业-服务业,我们最缺的最短板的最发展不充分的就是现代服务业,对于什么是现代服务业?姚先生认为是文化产业,还有金融,这些,我们远远没有达到国务院的要求。同时,他也指出我们务必要把不平衡不充分找透,不要怕讲不平衡不充分,按照经济学原理讲,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发展空间,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增长潜力。
最后,姚景源先生谈到十九大,在他看来,把握十九大,我们一定要讲到我们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且千万不要从字面上简单理解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一定要从深层上用几天时间反复思索什么是美好生活。以往那种低价格打出路的模式须尽快扔掉,谋未来一定要谋创新,凡事瞄准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发展,就能把握住中国经济大方向,就能获得更大成就。
1月14日下午半场,是由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博士为大家带来《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和未来趋势》的分享,该主题也是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个精彩分享。
关键词:工业4.0
在王喜文所长看来,人工智能的再次火热源于先进技术的支撑,以及当今社会的需要,由此出现了很多可以落地的应用场景。工业4.0时代,企业要转型升级,必须转变思维,从“成本低、效益高、交货快”的大规模生产的3.0时代向“成本高、效益高、交货慢”的大规模定制的4.0时代转变!在智能的工厂,利用智能的设备,将智能的物料,生产为智能的产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主线,助推我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无限接近。
工业4.0代表什么?中国制造2025代表什么?
王喜文所长认为,实际上就是智能化,智能制造,通过智能化的制造,智能的工厂,会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受到攻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定制,有时候制造业企业追求什么呢?无外乎就这些点,既实现产品品种多个性化,又实现生产过程的成本低效率高,以前是实现不了的,以前都是大规模生产自动化,未来可以实现,怎么实现呢?就得靠智能制造,所以现在产业界都开始关注智能制造了。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也成为工业4.0的主线,这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说到这里,王所长举了个生动的例子“照单抓药”,形象地阐释了未来智能制造时代的大数据精准匹配。
比如说以前咱们的工业制造先研发几个月,生产个几个月,然后测试,然后去销售,这种串性制造,它可能效率不高,有可能一个产品生产下线时间比较长,那未来智能制造的话就改变了这种状态,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并行,一边研发一边生产一边销售一边卖了,这种并行肯定会缩短工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总之,未来将是智慧经济,智慧社会时代。人工智能将重塑生活服务、医疗、零售、数字营销、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智能化的大潮即将来袭,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值得期待。
扫一扫
关注西姆学堂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10-62773813